学生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部门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发布时间:2020/09/07作者:文章来源:浏览次数:4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月15日)来临之际,范维澄院士在线课程讲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疫情防控》,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大疫情视阈下如何树立科学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即培养德才兼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记“四个服务”理念: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本身就内涵着国家安全教育,我们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不是数典忘祖的“两面人”,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一、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早已为人察知。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使用过“阶级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他在对人类生物本能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认同理论。现代行为主义政治学者将认同理论引入政治领域,对政治认同加以系统研究,提出诸如体制认同、政策认同、阶级认同、政党认同、宗教认同等新概念。政治认同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也随时代进步和民族国家发展实践的变化而日益丰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政治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政治认同隶属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再造的工具。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有“教育功能、舆论导向功能、设计建构功能、认识功能和调控功能。”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和动员性功能(或者说社会整合功能、调控功能),作为改变或者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思想体系,其封闭性、情感内涵性,使之成为重要的社会粘合剂,能够把具有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甚至普通的社会民众整合或者凝聚起来。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对国家安全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若加以正确引领和教育,必将成为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知行合一”的一部分。

政治认同要求大学生必须接受国家安全观认知教育。国家安全,关系你我。我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已经从传统安全上升到非传统安全层面,进而明确提出了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非传统安全问题又称非传统安全威胁或新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在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之外,对主权国家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安全问题。对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区分,可以通过行为体与威胁的性质进行划分。传统安全指的是其他主权国家对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军事威胁;而非传统安全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这一威胁涵盖了军事与非军事方面,也包括人的安全,即指与外部相联系的社会经济因素等造成的对社会与人的威胁,如环境(如全球变暖)、人口增长与资源缺乏、公共健康、跨国犯罪、种族或经济不平等产生的对立问题。而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非传统安全中公共健康问题,除此外由于全球疫情爆发延伸了许多次生问题: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等,亟需总体国家安全观来加以解读和把握。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步伐加快,制定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2019 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一系列党关于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刻提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本质和内涵,科学回答了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安全的基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对国家安全的研判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讲与时俱进,是指在具体知行结合中我们的所有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华东政法大学的赵庆寺教授指出:“国家安全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整体性的特点,呈现动态性、开放性和博弈性的趋势。”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热点持续增多,焦点复杂多样,矛盾空前广泛,风险瞬息万变。要应对和化解这些威胁和挑战,需要一个契合时代潮流、突出问题导向的国家安全观来进行宏观指引和长远规划,以此作为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里的“三个任何”指称时代高度,世界变局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拿“事实”说话,要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用创新理论说明“真理”,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借鉴现有综合安全观、新安全观、非传统安全观等系列安全观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范畴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传统安全纳入其中,还涵盖了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并延伸至网络、海洋、太空等多个领域,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完整。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科学统筹的根本方法,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注重安全与发展、状态与能力、维护与塑造的内在联系,强调国家安全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的相互促进。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语)。话语即权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西方的话语霸权在消解着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回顾新中国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开始强起来,但中国的话语权虽然“站”起来了,但离“富”(丰富)起来、“强”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以西方话语为主流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不切实际报道是客观存在的,对中国发展的误读和曲解的“惯性”还在发生效用,中国“被表述”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如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影射中国,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直指中国,此外又如“大国责任论”捧杀中国,“中国破溃论”棒杀中国,“非洲殖民论”干扰中国,“中国霸权论”恫吓中国,“中国威胁论”孤立中国,“普世价值论”重塑中国,“价值观外交”围堵中国,“霸权稳定论”遏制中国,“民主和平论”忽悠中国,“南海航行自由论”依然剑指中国。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话语霸权的触角和表达。西方话语霸权背后隐藏的是西方文明中心论,是西方发展模式论,是西方民族或国家优越论。骨子眼里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对后发展民族国家正常现代化进程和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品头论足、指手划脚和越俎代庖。构建中国话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必须消解和拒斥西方话语霸权。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惟有中国“一枝独秀”,基本阻断本土疫情传播。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反华势力和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无视中国抗疫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把中国污名化的“政治病毒”,正在侵蚀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准备打持久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急不得。眼睛向外的同时,炼好内功,产业升级,挖掘内需,化“危”为“机”,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三、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遵循

“国泰”方能“民安。国家安全系于每一位公民,民族复兴系于每一个人,更系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们。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索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独特的内在逻辑。首先,确立知识、价值、能力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其次,形成权利、义务、责任有机统一的行为准则。再次,培育学习、工作与生活始终如一的安全意识。

人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国家安全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 “开展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高度重视当代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些文件及其精神,决不能只当空洞高唱的口号,一定要把“纸上谈兵”的东西,物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实践及其相关成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干革命,立事业的根本方法。

环境塑造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开展的。党和政府要切实维护人民安全,特别是大学生安全,使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让大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唤起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大学生真正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和谐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2020年春季学校复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就是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近日,多地明确,对部分或全体返校师生开展核酸、血清检测。真正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教育部明确表示,要严格落实学校开学“三个基本标准”,全面评估开学条件,科学制定开学方案。疫情防控没有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开学,学校防控措施不到位不开学,校园安全和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开学。“三个基本标准”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和体现。

要拿事实说话。大学生要透过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感受国家安全之重要。透过世界疫情的变化,内外比较,中西借鉴,就不难看出我国制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即勇于担当,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个人的人生出彩的梦同民族复兴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实现梦想。在树立科学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在知识、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思想、智慧的殿堂中不断汲取阳光和能量,从而做一个马克思所倡导的不断趋向大写的人。因为我“思”故我在,我“学”固我在,我“干”故我在。

上一条:信息工程系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线上主题班会
下一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