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党,它与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有什么区别?这是每一位要求人党的青年学生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全面、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指明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合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其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的确立,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某一个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产物。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6月创立的,次年他们就制定了第一个周详的党章——《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共同的特点和优点,即同现代化大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其经济地位和劳动方式决定了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是最富于政治远见和牺牲精神的阶级,是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的阶级,能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建国前的中国工人阶级还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它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中国其他任何阶层都要沉重,因此它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同工人阶级的分布比较集巾,弥补了中国工人人数少的不足,便于组织起来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仍然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是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的构成以及劳动方式、劳动岗位等都有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成为工人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这些变化,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相反,工人阶级的整体规模和优势将更加发挥出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在不断增强。中国工人阶级所肩负的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还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工人阶级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前它是不会消亡的。由此可以说,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我们党的本质和生命,是党永葆先进性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标志。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与动摇。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党员。党是由工人阶级中间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伟《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丁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集合了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新中国成立后,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虽然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列入工人阶级范畴,但他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总体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当看到,不仅工人阶级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分子,在其他阶级、阶层中也涌现出大量先进分子。党不仅要把工人阶级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而且也要把其他阶级、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党员的社会成分,并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我们建党的条件,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把能否自觉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始终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历史经验证明,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认为,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相关联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以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党不仅汇聚了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汇聚了他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直到今天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
八十多年来,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论断,是对党的性质理论的极大丰富和重大发展。它的本质内涵是: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和人民;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党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实践,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我们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爱国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促进民族发展而诞生的。党产生的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使党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阔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_T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而且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根据和要求。党执政的实质,就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党执政的使命,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地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而长期执政的,凡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不论社会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都要认准和把握这个原则。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特点,也是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而这个政治优势的形成,其基本前提就是党必须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此,必须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就是要使中华民族在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不断地‘‘富起来”、强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个崇高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表明,党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为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客观要求。伟大而艰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我们党要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革命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两个先锋队”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是从阶级性的角度规定和支撑党的先进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体现和拓展党的先进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都要成为两个先锋队”,都要自觉坚持两者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赖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工人阶级争取人类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工人阶级政党的优势。八十多年来,党从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本质要求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探索、认识和把握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先后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真正起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实践证明,党一旦忽视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可能因行动盲目而走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反面;同时,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具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真正得到体现。如果党忽视了使自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不能充分体现,党的性质甚至有蜕化的危险。所以,党要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这方面,党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农民党员占多数,但党并没有因此变成农民党,仍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曾把许多剥削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党的性质,相反倒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党这个大熔炉中锤炼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奥秘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党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路线,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也真正入党。因而,不仅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且恰恰说明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明确规定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戌维新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最终都一一走向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人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改革开放和计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十七大又吹响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伟大进军号角,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执政59年来,尽管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考验中形成的,不是自封的。中国百年巨变的历史和党八十多年的历程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历史的结论,这是人民的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坚持和巩固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这个根本的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和动摇。
二、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夺取政权要靠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必须靠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不能分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完成自己的庄严使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的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国要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改革开放遇到多少困难,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实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政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同时,坚决抵制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坚决反对一切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从而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柱中流,焕发出蓬勃生机。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们的最有力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靠党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带动起来。实践充分证明,要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做到。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设和不断巩固的过程。改革开放是这个过程的必由之路·。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本身的要求;要取得改革开放的胜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一场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现成的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里进行改革开放,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又直接触及各方面的利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实践证明,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坚持了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使我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进展和重大胜利。党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建设搞不成,改革开放也搞不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这个政治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区分和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才能有效地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和颠覆社会主义的企图,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得以巩固和发展。
三、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干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相适应,在有些地方不符合或者说不完全符合,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为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出厂重要部署。当前,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党只有不断解决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才能保证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党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走过不少弯路、错路,但不能因此否定党的领导地位。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伟大,不在于这个党是否犯过错误,而在于这个党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从党的历史可以看出,最坚决、最勇敢、最彻底揭露和纠正党的错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自己,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自净能力的政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大公无私性决定了党及其政权完全能够超越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决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从这点上来讲,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毋庸置疑。
第三节 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事业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创造辉煌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一、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而是对政党在社会发展中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明确定位,是对政党的阶级属性的本质概括和科学阐释。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是具体的、历史的,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为完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任务而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科学内涵,体现着党的先进性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于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作过专门论述。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指出,衡量一切政党也包括共产党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些论述都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科学阐释。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上述科学阐释,并从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从全面性、整体性和更高层次上对党的先进性作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抓住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条主线——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和贯穿于党的根本宗旨——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中,完整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本质要求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
从总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是正确认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揭示了党的性质的最根本的特征。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性质的首要规定性,表明党坚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使党的建设更加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了党在思想上精神上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能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就保证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得以健康地发展。(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正确的价值观规定了党的性质。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表明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最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党的先进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党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才能领导人民群众继续前进,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正是为解决当前我国现实问题提供的最新理论指导,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品格。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先进性建设则是保持这一特征的根本举措。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和深刻阐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开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党还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仍然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长期的课题和考验。党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带领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党只有不断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清醒地看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了执政地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则是因为这些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逐步背离人民,落后于时代,执政能力不断衰退,并日益丧失了先进性。这些都给党以深刻的警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永远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更加全面地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更加突出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从而使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检验标准更加鲜明,更好、更全面、更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和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问题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科学地回答了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和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坚持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二是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三是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四是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五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视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全面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二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它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具有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它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要适应我国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着力点,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先进作用,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3.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夫妇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执政实践中。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扩大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队伍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增强宗旨意识,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模范地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作出表率。
4.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药剂科纳米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为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