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就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采取大锅烩”的方法,而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应当注意到因材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粗枝大叶不得;施教更要得法,揠苗助长会适得其反。中国社会正飞速地进步,祖国的建设需要大量全面发展而有突出特长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资质潜力,为他们打开与祖国共同腾飞的大门。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好好因材”,因势利导,恰当施教”。
目前,各类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技能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等问题。
高职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大多数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尚不成熟,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完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定位,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只是讲书,没有真正把握好教学大纲。所以,应制订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又要做到因材施教。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招生数量逐年递增,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本科扩招,分数线下移,专科再扩招,分数线还要继续下移。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入学学生的特点是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弱,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较弱。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并有强有弱。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这一特点,不要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理论知识教学重心要下移,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重心要上移。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首先,要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专家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能力要素和职业素质,也就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然后,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特点是倒推法”,即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出发,演绎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直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这一点与本科教育有较大的区别。专家论证的有效途径就是召开专业管理委员会会议。专家们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非常具体,明确指出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所应具有的实践能力,并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应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具体讲哪些内容,哪些粗讲、哪些细讲。会议指出,社会调研的有效途径是召开老毕业生座谈会或开展问卷调查,如调查在校所学知识对所从事工作哪些有用、哪些用处不大、还应再学哪些,等等。工作几年的毕业生会谈得很具体、很实际。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素质教育的论述,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着眼于长期起作用,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人的评价标准为突破口,以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潜能与创新秉赋和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关键能力”的概念,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协调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是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能力,它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目前,国内现代化大企业正在与国际接轨,追求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如对语言表达能力、精神文明、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培养会做人、会吃苦、会创造、会相处的人。
四、加强和改革外语、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国已加入WTO,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比较廉价,已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工厂。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丰富,人们生活、工作已离不开计算机,所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这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现代化工厂仪器、设备以及加工图纸大多是外文资料说明,上网查阅的一些最先进技术资料也都是外文。所以,计算机和外语教学要3年不断线,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那些语法修辞和考级。
计算机教学也要从实际应用出发。现代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多数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计算机,网上查阅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格处理能力、常用软件应用能力等都是必备的基本能力。高职学生还要根据将来工作的需要,掌握一种必要的编程语言。这些知识、能力应用性强、针对性强,所以要强调学中做,做中学”。
五、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或重组课程。基础课要精选学科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那些完成相同功能的多种分析方法,只讲生产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生物化学》课程和《微生物学》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根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来进行,最好结合专业课的应用来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进行合理的整合,重复的教学内容要坚决删除,定量分析尽可能简化,定性分析要讲清楚,学会工程应用。要把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新的课程体系,使其具有新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课教师最好定期参加专业教研活动,以便更好地实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生产中已淘汰的内容要坚决删除,追踪新知识、新技术。教材跟不上,可以以讲义形式弥补,要求教师上网查阅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处理。专业课还要扩大知识面,不一定深,但要广,了解性的内容要多,可以减少学时,以选修课、技术讲座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时间长,讲课时间短。教学周学时最好不要超过22学时 (含选修课),课余时间可以留大作业、大项目、创新设计等,开放实训室,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和实习训练,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单列课程,也可以结合理论课程作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例如,我们独立开设了《实训》课程,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做出综合训练项目小产品,配合理论课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感兴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到生产一线去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这样的课题实际,学生提前进入实际情景,也便于就业双向选择。在学校作毕业设计的学生也要做出一个小产品,毕业答辩时,实物连同论文一起提交,实物做得不好没关系,但要讲清制作经过和失败的原因,重在过程训练。通过实践,这一做法效果很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
六、重视创新教育
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而非理论创新。创新教育要用创新的理论和理念武装、指导学生,用创新的舆论和氛围引导、熏陶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塑造、锻炼学生,用创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励学生。教学时间可长可短,也可以跨学期,以完成任务为限。教师以实训室为基地,以自身积极的科研活动带动创新课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