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部门首页>>招生就业>>人才需求>>正文

汽车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年1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业内专家预计2013年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位运行,我国汽车产销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一方面市场增势不减,而另一方面要面临汽车降价不止、利润空间降低的现状,汽车企业除了要改变运营思路来适应这一变化之外,对于优秀人才的招募更是至关重要。在我们走访几家汽车企业的过程中,不少HR都在向笔者抱怨人才难找”,其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另一类则是懂技术、懂管理的汽车营销人才。前者的流动率虽然不大,但经验匮乏成为众多应聘者的一大硬伤;后者是汽车行业内所有岗位流动率中最高的一个,业内互挖墙角”的现象屡见不鲜,但真正能跨入高级汽车营销人才行列的又屈指可数。

2、 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据交通部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二、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

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三、从业人员现状及发展需求现状。

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维修工人队伍

(1) 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2) 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

(3) 工人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4) 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

(5) 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2、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1)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2) 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实习证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电专业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3) 民营维修企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定渠道,导致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除此之外,原有240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5%即约60万人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四、加强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1、 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条件。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制定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适当提高专业教师上岗门槛”,提高专业基础课教育质量。

2、 开展订单式”培养。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岗位能力。

3、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建议强化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覆盖面,以此作为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基础。

4、技术管理人员执业资格证书。要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参照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建议建立汽车运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按照汽车后市场”的概念,确定其覆盖范围,可以内设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销售业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旧车评估技术、汽车保险业务管理、汽车检测技术、事故鉴定与理赔技术”等门类。以此为杠杆,建设一支以汽车专业技术为依托,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队伍,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5、建立汽车维修新技术应用培训体系主要以与汽车制造厂联合办学的形式,积极开展专业师资进行轮训在开设有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且经评估审查办学基本条件满足要求的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对当地的社会短期培训以及专业教学工作。

6、 企业指导师傅的培养。指导学徒的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六是本人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任务。因此对于指导师傅也应实行资格证书制,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技术工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授予指导师傅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7、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8、 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的实质就是以就业为核心”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

9、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开展订单”培养是增强校企合作的最好体现,也是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实现适销对路的最好保障,更是开展专门化定向培养的最佳型式。

10、推进理实一体”,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11、注重创业”培养,体现专业特色。汽车后市场”服务于千家万户,从我国目前情况分析,既有投资规模较大的维修和销售企业,更需要大量的三类企业和专修店遍布城乡,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12、 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整体水平。应加强国际交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经验,更新观念。通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由此带动专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