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闯关”需要“背着石头过河”

  • 发布时间:2012-06-18
  • 发布时间:2012-06-18
  • 点击:[]

眼下,就办学规模来讲,高职院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这种局势却有难以维系之虞。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并再三强调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山东省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出现4万多人的亏空,部分院校甚至出现了零投档”,而江苏、山西、湖北、四川等省的高职录取也都险象丛生,着实令人震惊。有专家疾呼,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全国高职院校将会出现重新洗牌,部分院校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倒闭。

在我国,相比普通高校,高职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知有偏见,家长、学生不看好,尤其是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且越来越稀缺。对此形式,广大高职院校管理者们的压力自然很大,但却普遍难于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之所以如此,这自然与我国高职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有关。在我国,九成以上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举办或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或由成人教育学院改办而来,属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客观上缺乏举办高等教育的丰富经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加上近几年一些院校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盲目乐观,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而今骤然”出现困局,自然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感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自嘲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趟到哪儿是哪儿,实在令人忧虑。

追溯我国高职发展历史,完全可以用急剧膨胀”和顺风顺水”来概括。得益于国家政策导向,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一直非常丰足,短短十来年,规模飞速增长;也因为沾了高等教育的光,在全国高考生源持续饱满的大背景下,社会追捧热度一路飙升,几乎从未有过大起大落。而今险情乍现,因为缺乏应对经验,选择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没什么不可以。但若仔细玩味,却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消极因素。摸”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等、靠、要,是等待观望,是梦想奇迹出现,却没有主动积极的应对。

毫无疑问,当前形势下,被动地等待已不合时宜。

其一,生源压力不容乐观。需要形成共识和引为重视的是,生源危机一旦形成多米诺效应,就会出现一连串不愿看到的连锁反应,直至波及教育、教学和教师。

其二,评估导向趋于透明。教育部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研发和实施,目前这些数据还只用作国际制定教育发展政策之参考,而未来几年,这些信息将面向学校、家长、学生、企业和社会公布,必然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就业、社会、信誉、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从而加速优胜劣汰和高职院校的洗牌进程。

其三,市场趋向优胜劣汰。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招生计划年年增,办学经费政府给,学校几乎没什么压力。而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将越来越多元化、市场化。比如,近几年高职院校的项目性经费越来越多,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办学质量、办学特色成为政府投资教育的重要考量指标,质量和绩效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方面,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和改革开放前沿的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已经出台政策,打破体制机制框架,由政府出面购买”职业教育产品,尝试完善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公平投入机制。显然,学校如果只会等靠要,必将被市场抛弃。

其四,就业质量关乎存亡。近几年,得益于媒体的广泛宣传,高职院校给人的感觉是就业率远超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是一个普遍事实。然而,现实中并非凡是沾上高职边的院校就都好就业。要论低位就业,大家都不成问题,关键还要看质量、比发展,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目前还只是受益于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倒挂,毕业生的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却并不乐观,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社会的认可度必然下降,而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很难有效维持。

综上所述,在生源危机的大势之下,高职院校一味观望等待,将无异于引颈受戮、听任船沉,只有认清形势,背着石头过河”,才有可能最终赢得柳暗花明。

上一条:能源工程学院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