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自动化系始终坚持“立足包头,辐射内蒙古,主动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人才需求,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深化“书证融通”“岗课赛证”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自动化系基本情况
自动化系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4个高职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自治区首批“3+2”中高职贯通培养特色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自治区示范专业和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自治区示范专业,四大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校企合作融洽、专业特色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特色专业群。
自动化系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43%,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1%。其中:教授3名、“双师型”教师89%、“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自治区技能大师”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名、“市级优秀教师”2名,建有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中心”、“GE智能平台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工程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价值达4500多万元,包括维修电工、电气装置、PLC、传感检测、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多个实训室,满足教学实训、技能竞赛、技能大赛、资格考证“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自动化系办学特色
一是升学+就业,为学生成才搭建多样化“立交桥”
自动化系坚持“订单式办学、开放式教学、创业式发展”的办学模式,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完善就业网络,谋求借力发展。与包钢集团、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通威集团、协鑫集团、包头弘元新材、内蒙古新特能源、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包头美科硅能源、包头双良硅材料、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等公司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自动化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升学与就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多元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做人有品质、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培养目标。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入本科院校学习,获得大学本科文凭。有就业愿望的学生可进入订单班、冠名班学习,毕业入职即可拿到6000+的薪资。
二是名师+大师,提高学生“精专业、强文化”的核心素养
自动化系积极打造双师育人团队。一方面让教师“大师化”,鼓励专业教师 “走出去”,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让大师“名师化”,通过“请进来”,让大师在教学带徒过程中,在与教师交流共事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与教学水平,让他们逐步“名师化”。初步形成一支由大师、名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领衔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在“大师+名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聘请的大师进校联合开发课程内容,教授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把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企业文化、设计理念、岗位要求等带进课堂,不折不扣地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强化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完成专业技能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了学生“精专业、强文化”的核心素养,较好地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三是比赛+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
自动化系重视学生创新与技能提升工作,把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学结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自动化系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近三年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奖项100余项。各类赛场已经成为自动化系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生,经过大赛的洗礼,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是严管+厚爱,让学生在宽严相济的和谐氛围中健康成长
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自动化系本着“严细实”的工作态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提升综合素质;通过人文关怀让学生体会家的温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将学生抵离校信息发送给家长,加强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下一步工作思路
按照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和包头市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抢占先机确立以“中高企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思路,主动对接相关中职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全力贯通中职、高职、企业人才供需主渠道,统筹实施和全面推进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产教协同育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助力学院“双高”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