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志强,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63001班的学生。是班长也是学院团总支组织部长,曾获学校2016-2017学年校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在2016-2017学年度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年9月,郭志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重卡车厢加热装置》项目取得制作类二等奖的成绩。
郭志强出生在集宁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没有正式的工作,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亲靠苦力的微薄收入,加上奶奶病重,父亲的再也身体已经承受不住了这种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郭志强看着父母年迈的身躯慢慢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也体会到了父亲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庭的艰辛。
懂得自强,就会明白为什么人总会在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而且变得坚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的概念,又何须谈得起战胜困难。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郭志强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办公室找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这使得他与思维导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上大学使他明白了很多,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学无术的青年,他开始思考承担起家庭的重责,在学习专业课之外还学习了多门儿课外知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这句话对他有了更深刻的影响。
在勤工助学的同时,他开始接触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得不说,在刚开始时没有任何的思路,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也不知应该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更别说是运用思维方法。慢慢的,他静下心来,对创新“事业”,制定了一个大体计划,明确了目标,他加入了能源工程学院双创社团,在学长的帮助下,听取他们的参赛经验和比赛经历,开始觉得他的创新目标,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创新不只是头脑的短暂风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方式方法,就这样,他的创新之路,悄然启程。 2017年9月,他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明杯大赛是大赛,使他的创新之路更加丰富,及时获取到了新鲜的创新知识。
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坚持他的求学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的学习更是个人的觉悟,在没有任何监督下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在大学里是想学有所得,因此他依然保持以前的刻苦认真,每天坚持要花一定量时间,将自己置身于学习的氛围之中,争取在专业方面做到“专”和“精”,在专业学习上有困惑的地方及时向学长和老师请教。同时在其他方面做到“广”和“博”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郭志强从分利用网络资源关心事实、了解各方面的最新动态,他还经常去图书馆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结果可以千变万化,但方法也许就这么几种,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将会更好的适应任何工作岗位。
郭志强最初听说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里了解到的。对“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先生印象最为深刻,高凤林先生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后来,随着时间的成长,知识的积累郭志强对工匠精神有了全面的理解。他说,那是一种职业精神以及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平时对待工作、学习的一种态度。在现代人身上缺少的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专注的态度。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而我们现在却以“差不多”精神对待工作和学习。
在学校里郭志强认真完成班级日常工作,认真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件事,争取做到不返工,因为这也是体现工匠精神的精益精神。在实习岗位上随着对总装厂的熟悉,对工作岗位的熟悉他渐渐的找到了工作的感觉,排斥的心理逐渐消除,并且他又在积极的学习风电的知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准备在实习结束后能够掌握多种风机的构造、维护及维修知识。这次实习使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有了更好的升华,更明白了每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追求这种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他对未来职业的定位是做一位创造型的工作者,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沿着认真的态度踏实的求学态度向着多技能有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方向发展。
他希望所有轻院学子都能踏踏实实做事,稳扎稳打,无论是干什么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给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明确目标,做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