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我们来到能源工程学院的课堂,采访了这位正在上课的班淑珍老师。
班老师对我们说:“2003年8月,我很荣幸成为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教书生涯将近16载。班老师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既要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更要做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立足岗位、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刚刚参加工作,作为一名新的党员教师,班老师深知该学的知识太多,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路有多长。在教学中,她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经过努力,很快进入了教师角色,能够合格完成教学任务,学、评、教成绩优秀。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006年她考取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专研,2009年返校继续任教。经过多年的专业积淀,2016年,她被聘为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带头人。这是个新专业,尤其作为专业带头人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带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改革创新,总结教学方法都是班老师需要做到的。
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班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新方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一条途径。在课堂上,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功感的喜悦。
通过不懈努力,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学团队;主持的《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入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国家教学资源库;负责的《锅炉运行与检修》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核心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混合式课程;“锅炉运行与检修”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双师型教学团队,也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并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班老师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素质培养、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线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诞生了。
循循善诱,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教书”、“育人”二者相辅相成。刚毕业时,班老师接管了机电工程系机电0331班,成为了一名中专班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的她,每天下班后都会深入宿舍与同学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自2008年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招生以来,班老师能叫出该专业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基本了解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单位,经常同他们谈心,了解毕业生的最新动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不管是原来带中专班还是现在带大专班级,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了“脑勤、手勤、嘴勤、脚勤”,班老师用心工作,用爱关心关注每一位她教过、帮助过的同学,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体”,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2015年,能源工程学院引进600MW超临界机组电厂仿真软件,班老师主动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经常进入电厂同企业技术骨干交流学习,结合企业实际设计教学情境,经过不断学习与专研,申报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基于电厂600MW电厂仿真软件》课题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并于2018年底结题。主持编写的《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案例库》校本教材在学生中得到了推广使用。2018年,班老师作为国家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裁判,这也是对她辛苦付出所给予的回赠。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将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和专业课程结合,她主持编写了《“能源类”中英双创》课程大纲。该课程在能源工程学院所有大一新生中开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在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她指导的“重卡车厢加热装置”在全国“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经过不断潜心学习,班老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资质,并将创新方法应用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班老师对记者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距离教育教改前进的步伐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继续默默地奉献,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岗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贡献毕生力量。”

